1940年3月,半塔集战斗的胜利后,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的围堵逐渐破产,但他们依旧固执己见,决心消灭新四军。刘少奇同志迅速做出决策:“既然敌人已经开始进攻,那么我们就要进行反击!”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,苏北战局逐渐形成合围之势。此时,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“请君入瓮”的关键角色。而刚刚从半塔集支援归来的叶飞将军,正是这一角色的最佳人选。于是,叶飞将军带领部队返回江都吴家桥,展开与日军的激烈交战,击溃敌军。为防止日军展开报复性扫荡,叶飞决定将部队转移到易守难攻的郭村。
郭村四周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防守:北面和东面是纵深的水网,南面则是一片开阔的平地。任何大规模的敌军进入此地,都会一目了然,因此这片土地无疑是新四军固守的最佳位置。然而,郭村周边错综复杂的势力冲突却是叶飞将军面临的一大难题。郭村附近不仅有国民党顽固派的韩德勤部队、日伪军的驻扎,还存在李名扬、李长江的部队。韩德勤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,一直在密谋消灭新四军。李名扬和李长江则虽然对新四军没有直接敌意,属于中立派,但郭村是他们的重要地盘。为避免新四军在此驻扎,他们曾多次要求新四军在三天内撤离。
展开剩余84%看到“二李”部队的担忧,韩德勤决定借刀杀人,联合“二李”共同对新四军发起进攻。他放话称,“我们都有共同的敌人,应该团结起来反共。”在他的挑唆下,“二李”集结了13个团的兵力,准备对郭村进行猛烈进攻。
叶飞将军对此并未察觉,但当陈毅将军得知叶飞部队的危局后,立即通过电报提出了三种应对策略:上策是尽量避免与“二李”发生冲突;中策是退守吴家桥,再待时而动;下策则是坚守郭村,主动出击,但这可能会面临被包围的危险,建议派出代表进行谈判,争取时间。陈毅元帅的判断无疑是准确的:当时叶飞的部队刚刚经历了两场重大战斗,且仅有四个营兵力,面对日伪、韩顽和“二李”三方夹击,形势非常严峻。
叶飞将军阅读了电报后,认真权衡形势,决定依然坚守郭村,等待支援。他认为,郭村的地形已经具备一定的防守优势,而且此时撤退将前功尽弃。经过慎重考虑,他立即回复了陈毅元帅,表示坚决固守郭村,等待大部队支援。陈毅元帅收到电报后,决定亲自前往郭村指挥,并指示苏皖支队火速增援。
然而,叶飞将军和陈毅元帅并未意识到,在韩德勤的煽动下,李名扬和李长江已于6月27日下达了进攻郭村的命令。第二天,13个团的部队就将朝郭村进发,而郭村的守军只有区区四个营,兵力差距悬殊,如何取胜,成为摆在面前的难题。
与此同时,泰州城内的“二李”部队士兵们正在街头闲逛,采购物资,气氛异常热闹。这一变化引起了郑少仪的注意。作为“二李”部队的潜伏人员,她敏锐地察觉到此次发放军饷的异常,猜测必定有大动作。她立即向勤务兵打听,得知部队已调集,准备在次日发动进攻。郑少仪深感事态紧急,决定前往郭村传递这一关键信息。
夜幕降临,郑少仪换下军装,披上旗袍,悄悄潜出城,沿着田间小路绕行,避开敌人的巡逻,历时数小时,直到半夜才抵达郭村。然而,刚到村口,郑少仪便遭遇了卫兵的拦截,枪口直指她的脑袋。“你是谁?大半夜鬼鬼祟祟!”执勤士兵严肃质问。面对疑问,郑少仪毫不犹豫地表明自己是国民党中尉,手握重要情报,急需见上级。经过一番身份核实,她终于被带到了叶飞将军和苏北特委书记韦一平面前。
叶飞将军听完郑少仪的报告,心中一沉。13个团的兵力,绝非小数目,如果没有郑少仪及时传递情报,他们的部队可能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。叶飞将军对郑少仪表示感谢:“辛苦你了,同志。你的情报至关重要,我们会立刻采取行动,务必确保你安全离开。”
天色微亮,叶飞将军迅速展开准备,组织群众修筑更为坚固的防御工事。在现有工事基础上,他加强了战壕的深度与隐蔽性,并动员妇女为战斗人员准备担架和物资。与此同时,叶飞将军也提出了“竹签阵”的方案,号召村民连夜制作竹签,最终成功制造了3万根竹签,用以消耗敌人的战斗力。
叶飞将军深知,敌人虽强,但内部也存在分歧。借此机会,他决定“逐一击破”,从而最大限度地削弱敌人的战斗意志。果然,第一波进攻很快被击溃,我军不仅俘虏了200多人,苏皖支队的3个营也及时赶到,形成围护之势,成功击退了李长江的部队。
李长江部队溃败的第二天,陈毅元帅终于赶到了郭村。对于这场胜利,陈毅元帅感到欣慰,但他也深知,虽然这场战斗取得了胜利,但战略上并未根本解决问题。最终的敌人仍然是韩德勤等顽固派,“二李”则必须争取其继续中立,避免将他们逼入敌对阵营。经过一番紧张的谈判,“二李”迅速派出代表,承认错误并与新四军达成协议。
在这一战之后,新四军成功突破了日军封锁,汇合其他部队,牢牢扎根苏北,成为抗日斗争的新一大根据地。而郭村保卫战的成功,不仅是叶飞将军的英勇决策,也离不开郑少仪同志的英勇告密,陈毅元帅的精准指挥。正是这些无畏的革命者们,才为中国革命赢得了关键的胜利,谱写了抗日战争中不可磨灭的一章。
向这些革命英雄致敬!向所有在战斗中献身的烈士们致敬!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!
发布于:天津市亿融配资-我要配资官网-配资股票-重庆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