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2年10月19日上午,义乌市上溪镇上溪村东边高坡上的“报警钟”突然响起,铛铛铛铛地急促敲响,响声传遍整个村庄,村民们听到这突如其来的警钟声,心头顿时紧绷起来。
敌人来了!
紧接着,村里的乡亲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,仓皇逃离家园,奔向村西边的沟壑和荒树林中躲藏。
不一会儿,整个村庄便陷入寂静,空无一人。
当那支三十余人的日军小队鬼鬼祟祟地闯进村庄后,面对空荡荡的房舍,早已习惯此类扫荡的日军士兵开始挨家挨户踹门进入,翻箱倒柜搜刮财物。
当时,没有人意识到,看似空无一人的屋内,实际上隐藏着一位埋伏者。
这人便是张人响,年仅18岁,住在村东。他身手敏捷,头脑清醒,平时最喜欢听民运工作队讲述家国情怀和抗战英雄的故事。
这些故事在他心中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,早已立志报效祖国。如今敌人来村肆虐,村民们慌乱逃命,只有他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,没有逃走,手握一柄小匕首,隐蔽潜伏在村中,默默观察敌人的行动。
展开剩余77%敌军分散后,三五成群地搜刮村内财物。张人响等了很久,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出手,怕惊动敌人,于是悄悄退到村口义亭路旁的田地里,匍匐在庄稼丛中,耐心等待更好的机会。
几个小时过去了,敌人依旧未见动静,张人响心中渐渐焦急。
原来,这群日军在村中抢劫一番后,到了中午时分,便将从村民屋里搜刮到的粮食、鸡鸭等堆在一起,借用村民的灶台大快朵颐,吃饱喝足后才满意地准备离开。
张人响看到他们满载而归,背着大包小包,摇晃着步伐走出村子,他默默地数着敌人的人数。
一个、两个、三个……一直数到第三十个。张人响眉头紧皱,双手无意识地攥紧草茎,这帮敌人一字排开,队伍整齐,根本难以下手。
正当张人响暗自懊恼失去良机时,余光瞥见村内还有一个鬼子兵落单。
这人显然贪心,扛着一个沉重的大包袱,慢悠悠地落在队伍后方,和主队伍相隔二三十米。
张人响见此情景,心中一喜,终于找到机会。
那人走过后,张人响立刻起身,悄悄尾随,保持着适当的距离紧跟其后。
一路跟踪,日军队伍穿村入巷,来到一个拐角,前方有一座经堂挡住视线。
眼看机会就在眼前,张人响紧抿嘴唇,猛地起身疾跑,迅速靠近敌人,突然一跃而起,猛地抱住对方,二人翻滚到了路边的庄稼地里。
这名敌人被突袭得措手不及,惊恐交加,立刻反抗起来。此人身强力壮,推开张人响,双手迅速环向他的脖子,试图掐死他。
张人响被压在下方,拼命挣扎,形势危急。千钧一发时,他咬住了敌人的鼻子。
敌人疼得“哇”地叫出声,掐脖子的手松开了,张人响趁机翻身,将敌人压倒在身下,双手紧紧掐住对方脖子,直到敌人停止挣扎,才虚脱地松手。
随后,张人响将这名日军士兵的尸体拖到旁边的甘蔗田,用枯叶掩盖,悄然离开。
不久,前方的日军队伍停下,发现一人失踪,小头目急忙派五人回去寻找。
这五人顺着旧路找了半天,拨开枯叶,发现了已无生命迹象的士兵。
顿时,阴森恐怖的气氛笼罩在他们心头。五人连开几枪示警,随后抬着尸体,惊慌失措地离开了。
感谢您的阅读,我是青史如烟,专注讲述小众历史和不一样的草根故事。本文为革命珍闻录第436篇,欢迎关注,翻阅合集中的更多精彩内容,也欢迎评论、转发,让我们共同弘扬正能量。
参考资料:《义乌文史资料》,斯鸿章口述\"
发布于:天津市亿融配资-我要配资官网-配资股票-重庆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