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唐宋之前的古代中国,皇帝穿什么颜色的衣服,并没有一个死板的规定。周朝时期,天子似乎更偏爱青色。到了诸侯混战的春秋时期,君王们的穿着就更是各随所好了。即使后来进入封建时代,皇帝的“龙袍”一开始也不都是金黄色的。
说到第一位皇帝秦始皇,他就酷爱穿黑色。这背后有他对阴阳五行的一套理解。他认为秦朝取代周朝,就像水能克火一样,所以秦朝崇尚象征“水德”的黑色。秦朝上下,从衣服到旗帜,都是以黑色为尊。
图源网络
西汉初期,基本继承了秦朝的黑袍风格,也强调“水德”。但到了汉文帝刘恒当政时,他觉得大汉更像是“火德”,于是开始换着穿黄色、红色的衣服。
晋朝时,风气又变了,崇尚起象征“金德”的红色,皇帝们的皇袍也就变成了大红袍。
黄袍是怎样成为皇帝专属的?
让黄色龙袍成为皇帝标志性穿着,这个潮流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。当时社会渐渐形成了“以黄为贵”的风气,龙袍开始主要采用黄色。
展开剩余57%隋文帝就穿着一种叫“柘黄”(类似杏黄色)的袍子上朝。有趣的是,那时老百姓还是可以穿黄色衣服的。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制度,早期皇帝穿赤黄色的袍子,也允许臣民穿黄。
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唐朝初期。唐高祖李治觉得这样和普通人穿着同色太掉价,于是专门下诏书,禁止民间使用赤黄色做衣服。黄色这才开始真正地与皇权紧密联系起来。他还规定了各级官员穿什么颜色:三品以上穿紫色,四五品穿朱红,六七品穿绿色,八九品穿青色。后来的唐高宗更是强调,任何人都“不许着黄”了。
不过,让黄袍彻底成为皇权代名词的经典事件,还得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“陈桥兵变”。当时,后周皇帝年幼,手握军权的赵匡胤被部下在陈桥驿强行披上黄袍,拥立为帝。到了宋仁宗时期,连黄色底料或花样都不允许百姓用了。至此,黄色以及绣有龙的黄袍(俗称龙袍),就成了皇帝的专属配置。
龙袍上为什么绣龙?
皇帝穿龙袍,象征着他们是“真龙天子”,受命于天。这个联系的起源非常早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就自称“祖龙”。汉高祖刘邦更是被传说为他的母亲感应蛟龙而生的“龙子”。
龙袍上的龙图案,当然也不是随便绣的,有着严格的规定。最常见的是绣9条龙:身体的前后各3条,两边的肩膀各1条,还有一条藏在衣襟里面。这样,无论从前面还是后面看,都能看到5条龙,这正好对应皇帝“九五之尊”的崇高地位。
到了清代,龙袍下摆还会绣上山石海浪的图案(叫做“水脚”),寓意江山统一。
当然也有例外。比如明朝有些皇帝的龙袍,龙的数量就超过了9条。像在万历皇帝的龙袍上,就发现了12条龙,它们被安排成不同的姿态:正面的龙端端正正,称为“正龙”或“坐龙”;侧着身的龙则叫“行龙”,有向上飞的“升龙”,也有向下飞的“降龙”。
发布于:四川省亿融配资-我要配资官网-配资股票-重庆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